以勤為徑 以思為舟
尊敬的老師、親愛的同學們:
此刻,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,耳畔回響著激昂的國歌,我想起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句子:“日就月將,學有緝熙于光明?!边@面旗幟見證過戰(zhàn)火紛飛中西南聯(lián)大師生保護典籍的壯舉,凝望過戈壁深處錢學森帶領(lǐng)團隊演算數(shù)據(jù)的深夜,今天,它正注視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求學之路。
一、學習是文明的基因密碼
當殷商甲骨文的刻刀劃破龜甲,當敦煌莫高窟的經(jīng)卷穿越風沙,當北宋活字印刷的墨香浸潤宣紙,中華民族用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:學習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??鬃?/font>“韋編三絕”研讀《周易》,祖沖之在星圖中推算圓周率,王貞儀在閨閣中演算日月食——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何為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”。
從歷史長河到數(shù)字時代,今天的我們何其幸運:指尖輕點就能遨游數(shù)字圖書館,實驗室里可以復現(xiàn)牛頓的光學實驗,在線課堂讓我們與全球名師對話。這不僅是時代的饋贈,更是每個求知者的機遇。正如王夫之所言:“學愈博則思愈遠”,當我們手握文明的火種,便肩負著照亮未來的使命。
二、高效學習的三重境界
站在先賢的肩膀上,我們既要仰望星空,更要腳踏實地。
1. 專注力修煉場
心理學研究表明,持續(xù)專注25分鐘后的5分鐘休息,能讓記憶效率提升40%。當我們用“番茄鐘”切割時間,用“兩分鐘法則”處理瑣事時,實則是與浮躁時代爭奪注意力的戰(zhàn)役。明代學者宋濂“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”的執(zhí)著,與今天我們抵抗短視頻誘惑的定力,本質(zhì)上都是對專注的堅守。
如果說專注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,那么思維便是探索真理的羅盤。
2. 思維力鍛造術(shù)
數(shù)學家華羅庚曾說:“讀書要從薄到厚,再從厚到薄?!泵鎸σ坏罃?shù)學題,不妨先畫出思維導圖,標注出題眼與陷阱;背誦古詩時,嘗試用“畫面聯(lián)想法”將“大漠孤煙直”轉(zhuǎn)化為腦海中的電影鏡頭。正如費曼學習法揭示的真理:真正的理解,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向他人講清復雜問題。
個體的智慧終有邊界,而群體的碰撞能點燃思想的烈焰。
3. 合作力升華錄
雅典學園的廊柱下,蘇格拉底用“產(chǎn)婆術(shù)”引導學生思考;宋代岳麓書院的庭院中,朱熹與張栻“三日夜而不能合”。今天的我們組建學習小組時,可以嘗試“拼圖教學法”:每人深入研究知識模塊的一角,再像拼圖般共同構(gòu)建完整認知版圖。這不僅是知識的共享,更是《論語》中“君子以文會友”的現(xiàn)代詮釋。
三、堅持是穿透時光的箭矢
方法與熱情如同雙翼,而堅持才是托舉夢想升空的氣流。西南聯(lián)大的師生們在炮火中保護典籍,楊振寧在戰(zhàn)地茶館演算薛定諤方程,江夢南在無聲世界靠讀唇語考上清華——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:學習的終極意義,不在于試卷上的分數(shù),而在于培養(yǎng)“千磨萬擊還堅勁”的生命韌性。
當我們翻開練習本,寫下的不僅是解題步驟,更是對自我的承諾:為一道錯題修改三遍筆記時,我們在對抗遺忘的曲線;在晨光中誦讀第100篇英語范文時,我們在雕琢語言的肌肉記憶;在實驗室重復第20次數(shù)據(jù)測量時,我們在踐行科學家錢三強所說的:“科學沒有捷徑,真理需要千百次求證”。
老師們、同學們,此刻五星紅旗正在我們頭頂獵獵招展,它見證過兩彈一星騰空的烈焰,凝視著天宮空間站的軌跡,也將目送我們這一代人踏上新的征程。讓我們以書為舟,以筆為槳,在知識的滄海中乘風破浪——因為今天的每一頁書、每一道題、每一次追問,都是在為民族復興的星空增添新的星光!
謝謝大家!
(供稿:黃瀚文 初審:方園 終審:張婷婷)